大医明德(19)|卢晶莹:不破疫情誓不还 做守

摘 要

  卢晶莹,女,45岁,民革党员,吉林省吉林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,兼任吉林市医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。 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,卢晶莹一直在吉林市传染

卢晶莹,女,45岁,民革党员,吉林省吉林市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,兼任吉林市医学会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。

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,卢晶莹一直在吉林市传染病医院一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,已经在这个岗位奋斗了二十几个春秋,2003年抗击“非典”,28岁的她冲锋在前,勇挑重担,积极奋战于一线。2020年吉林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市传染病医院变成了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,危难之际,她义无反顾地第一批奔赴一线,穿上厚重的防护服,毅然走向隔离病房,勇做最美逆行者,肩负守护的使命,带领医疗团队与病魔展开生死的较量。最终6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、20例发热留观患者、20多人次复阳患者陆续出院,一批批经她参与诊治的患者转危为安,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。不破疫情终不还,与疫情战斗到底,把病毒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,卢晶莹带领医疗团队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防线,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,为寒日增添了些许温暖,为酷暑带来了丝丝清凉,让透不过气的人们看到了希望。

这个春节,抗疫初战告捷

和平路1955号,院子西南角坐落着一栋二层小楼,设计普通建造扎实,通体的纯白墙砖已被17年的平常日子浸染渐灰。2020年元月,在爆竹与烟花泛起的年味中,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却在一夜之间为万众瞩目,作为全市唯一的负压隔离疗区,它责无旁贷地成为整个吉林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沿。仓卒之际,十名医护人员直面病毒无畏前行。

1月21日上午9点半,卢晶莹接到通知,首例确诊患者将转入传染病医院。

立即确认全科人员到岗信息、联网调阅病患档案、清点核查各分区备品、消杀整理ICU病房……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,卢晶莹在心中一遍遍默念预案条例和前日的演习科目,面色沉静协调动员着全科各部门。

2020年1月21日,首例确诊患者将转入吉林市传染病院,感染科主任卢晶莹肩负重任,协调各科医护人员接诊首例确诊患者。

全员到位,一切就绪,疗区陷入沉寂。卢晶莹看了下表,还有十分钟。她走出楼门,向警戒线外忙碌的院领导和同事们挥手打了招呼,然后轻手蹑足再次走进小楼,沿着走廊里的三条通道,逐一勘查了上下两层的每个房间、每个角落,包括卫生间和盥洗室。她深深地舒了口气:可以了,没问题了。救护车的警报笛声由远及近,卢晶莹穿上防护服,戴上口罩和护目镜,率领着她的团队,成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疗区的医生。

以高级别防护投入抗疫实战已不是头一遭了——2003年抗击非典,28岁的小卢大夫用一份责任和担当勇敢地服务于一线,那个春天女儿才3岁。可叹岁月如流,女儿已经读大二了,放假从北京回来,卢晶莹心里一揪,唉,正月里怕是见不到这丫头了。

病房里,一个高高大大的英俊少年很不情愿地躺在床上,被各种监护设备包围着。他摇着手机冲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卢晶莹嚷嚷,“哎,你们这儿怎么没信号啊?”这孩子并不了解自己身体里的重重危机。

卢晶莹尽量绽开笑容:“病房有无线电屏蔽,别玩手机了,放寒假正好歇歇眼睛。”她再清楚不过,重度心肌损伤、重度低氧血症和低蛋白血症,这个不谙世事的大男孩将面临一场生与死的搏斗。

尽管卢晶莹和她的团队从那个上午开始就竭尽所能,治疗与护理24小时不曾有一丝懈怠,大年三十儿,少年的病情还是突然加重,高烧39℃不退,呼吸机与血氧监测仪不时发出红色警报。

已是疲惫不堪的卢晶莹深夜去查体,在转身离去的一瞬,手被抓住了,“我会死吗?”大男孩盯着卢晶莹,眼里有了困惑和恐惧。此时,窗外一束烟花腾空而起,映照着房间洁白的墙壁,和少年苍白的面颊。卢晶莹藏在护目镜里的双眼已经涌起潮水。

卢晶莹回身搬了把椅子坐在少年床头,握住他再次伸过来的手。“说说吧,年三十儿跟你爸妈都是怎么过的,今年得我陪你过年。”嗓音轻柔而绵绵,就像一个母亲唤着跌倒的孩子。

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,这种质朴的精神曾让年少的卢晶莹热血沸腾,她不曾想到人到中年仍有一次践行使命的艰难一搏——18天后,卢晶莹的第一梯队出仓,5名确诊患者转危为安,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。大爱为医,至高信仰,前路漫漫,眼神明亮,相信风雨后笑容会美丽绽放。

五一过后,输入疫情再起

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,吉林省一直坚持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”的防控策略,由于我省在国外务工人员较多,大量的人员跨国流动使省内输入性风险不断增大。

自3月21日起,医院又开始陆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。5月初,舒兰市和吉林城区的疫情出现反弹,形势骤然紧张。这一次,卢晶莹代表吉林市传染病医院进入市专家组,和市重症科专家们进入隔离病房查看住院患者,调试好急救设备,接诊重症患者,陪同国家专家组潘频华主任,省专家组组长张捷主任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指导工作……

卢晶莹除了参与治疗救治之外,还负责协调病区和医院与国家级、省市专家组的联系,保证疗区运行平稳,医疗团队信息畅通。她还利用间隙时间接受媒体采访,就新冠肺炎的预防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,多一个人了解如何防控,可能就会少一个人感染。

五月初的输入疫情让整个吉林市瞬间成了全国的焦点,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。疫情带来的恐慌弥漫在每个角落,在这特殊的时候,卢晶莹成为了患者与专家组之间沟通的桥梁,为他们的治疗保驾护航。

再战疫情,不止是治疗疾病

新冠肺炎的发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,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十几年来的工作常态也被打破。与病毒赛跑,卢晶莹早就没有了上班、下班的时间概念,在诊断治疗康复的各个环节,卢晶莹都参与其中。

5月20日,卢晶莹带队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发热留观患者的诊治工作。5月27日以来,开始收治恢复期核酸检测复阳的患者,带领他们进行康复治疗。新冠病毒十分狡猾也十分顽固,康复也就成为了重要的环节。在医院里,患者们随着舒缓的音乐,在一起练习“八段锦”和恢复训练操。卢晶莹说,“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,每一个动作都对人体有积极的作用,对于消除身体疲劳和舒缓精神压力有很好的帮助。”虽然带着患者练习“八段锦”,让穿着防护服的她动作有些笨重,呼吸也有些困难,但患者在锻炼之后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,听到他们感谢的话语,尽管再苦再累,满足感油然而生,感觉所做的一切都值得了。

长时间的隔离治疗使患者烦躁不安、心力交瘁。疾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,还有心理上的恐慌,远离亲朋好友的孤独。卢晶莹关心每一位患者的治疗与隔离生活,与他们谈话,帮助他们建立信心,希望他们能早日走出医院,回归正常生活。

百余个日日夜夜,吉林市传染病医院陆续收治了百余人次的无症状感染者和康复患者,卢晶莹始终带领医疗团队冲锋在救治前线。当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,疫情当前,作为吉林市传染病医院的中坚力量,卢晶莹身着白衣,肩负着医生的使命与担当,随时选择走入隔离病房,与新冠病毒战斗到底,用行动践行着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